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好课标准的标准

好课标准的标准

2012年12月23日 21:20:00 来源:岢岚县第二中学 访问量:210

    首先,好课标准的评价因素具有不确定性。

    1.好课标准无不显示时代的烙印。凡是教学经历在30年以上的教师,都会知道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学朝农、反潮流等等,那时的好课标准大概只有劳动和造反。而现在的教学改革,好课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2.好课标准还会受到评课人思想意识的影响。现实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同是一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还会意见相左,其原因就是因为对一节课的评价,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与感受。

    3.好课标准学科之间并不统一。每一个学科都有每一个学科的特点,实在是没有办法用同一把赤字来衡量每一节课的优劣,所以不同学科就有不同的标准,这也是极其正常的。

    其次,好课标准还有它本身的逐渐发展性。

    因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随着时代在进步的,每当一种新的标准出来后,都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有一个逐渐被多数人认可的过程,并且还有在发展中逐步趋同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好课标准具有逐渐发展性。

    再次,好课标准还具有深远影响性。

     1.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好课评价直接影响到其它评价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所以好课评价制度对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2.因为评价系统的建立首先是一种舆论导向和激励,所以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具有深刻的指导性,不仅是促进教师提高的动力,而且还要对教师的努力方向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3.广大的教师们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显著的提升,都希望自己的素质得到快速发展,而科学的合理的好课评价标准,直接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研究好课标准的意义

    1.目前在各校深入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诊断性研究,也就是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诊断,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以达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长足迈进的目的。我们研究好课的标准,可以促使教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好课标准进行对比,并在对比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有效的诊断,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好课标准的研究是校本教研中诊断性研究的基础。

    2.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够规范,虽然解决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好课标准简洁明了,又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就成为教学管理者时常用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久而久之,好课标准就成为了规范教学行为的有效导向。

     3.课程改革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阵地就是课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可以实现这一关系到祖国未来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呢?那就是要使我们的每一节课尽可能多的成为“好课”,好课标准正好适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有效地保证了课堂教学沿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运行,因此我们可以说好课标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4.我们知道,优秀教师的成长摇篮是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课堂教学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教师,如果我们用科学合理的好课标准来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具体的思路,那么无疑会加快教师的成长速度,所以对好课标准的研究也是培养造就优秀教师的需要。

     5.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们对教学方式的变化很不适应,其结果致使有的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的是穿旧鞋走原路。而好课标准则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会对教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势必会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

     6.工人做工是为了产生效益,农民种地是为了获得丰收,教师的教学要获得丰收,要产生效益,那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质量的提高是需要踏踏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保证的。在科学合理的好课标准的指引下,必然会使“好课”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对一节好课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的原则

      1.不要求全责备。

      在日常的教学评价实践中,评价者往往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评头品足一番,熟悉中小学教学的人都清楚,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们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各个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也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因此,许多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往往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琢。但有时也会出现意外。北京市教科院院长文喆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听课时,一位青年女教师课上得很精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也很得体,但下课铃响了之后,这位教师才意识到这节课还没有结尾呢,于是便开始“小结”起来。偏偏这时候教室里的喇叭响了起来,教师的嗓子终究赛不过喇叭,教室里开始一片混乱,但这位教师还是坚持完成了“小结”。文喆很不明白,像这样的“小结”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一节好课就必须要有一个“小结”吗?

所以我认为,在评价一堂课是不是好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为教师们想一想,多为学生是否发展了想一想,不要对是否面面俱到而求全责备。如果我们在评课时允许课堂“不完整”,教师们自主创造的空间就会更大,拖堂等现象也会大大减少。另外,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就应该算是一节好课,而不应该是面面俱到。

     2.调动积极性不是目的。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笔者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在一次国家级的优质课评比中,有一位教师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没有5分钟的时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学生是活跃起来了,可学生活跃的原因,却是因为教师设立了对回答问题多的学生进行奖励的许诺,而奖品又是几块色彩艳丽的巧克力。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思考问题上,而是集中在巧克力上,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掩藏着的却是对问题研究的浅尝辄止,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被引向深入。这样的课,教师有意无意地只把调动积极性作为了教学的目的,把一节课变成了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质上的平平淡淡,这应该是要尽量避免的。

     因此我们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他是否切合了学生的实际,是否实施了因材施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学校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渠道,如果学生上课时的兴趣并不在学习新知识上,而在于教师的奖励上,势必造成课堂教学功能的异化。

     3.突出主流,抓住重点。

     我们发现,有的领导或教师在对一节课进行评价时,往往注意一些细枝末节,在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忽视主流。其实我们应该知道,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成败,虽然细节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但主要的还是要看主流,看大方向,看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有创新。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都没有抓住的话,那么他的细节再完美也是无济于事的。

   4.注重学生的收获。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对教师的评课往往演变成对教师素质的评价,对教师的语言、教态、板书等等内容不厌其烦地加以讨论,而对学生的收获却置若罔闻,这是不正常的。因为我们的教学是建立在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换句话说,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场所,而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因此如果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只是注重教师的表现而忽视学生的收获,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5.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任课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对评课人的意见都是很重视的,所以,评课者在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必须要慎重,尤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否则对教师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是深远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评课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恰中肯綮的指导意见会使教师们茅塞顿开,而不着边际的空洞议论只会使教师们更加迷茫。

    四、上好一节课应该重视的着眼点

    怎样才可以上出好课?这恐怕是所有教师们为之不懈奋斗的毕生追求,但是要想上好一节课,还必须要明确地知道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去努力。根据现在教学改革的形势,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研究探索。

     1.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我们知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学目标是三维的立体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相互关联的内容。因此,衡量一节课是否实现了目标,也要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评价。

     首先我们来看知识目标:

     在一般人眼中,所谓知识,也就是课本上的现成知识。其实不然,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知识,应该还包括教师本人的知识储备和师生互动后产生的新知识,只有把书本知识、教师知识、创新知识融合在一起后,才可以说完成了知识目标。在书本知识中又可以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重点、难点”两个方面。而教师的知识储备对于是否能够把所教的知识给以适当扩展和加深,对于是否能够把课程上得活与有趣味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书本知识、教师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中一般的老师还是比较注意的,可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新知识,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见解,使原有知识更完善或者创造出新知识,很多老师就力所不能及了。这样的老师无疑只有做一辈子的教书匠而不能成为教育家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能力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哪些能力呢?

     ①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努力从思维的优秀品质培养入手,努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批判性,让学生敢于和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逐渐地学会自我反思,从而为学好各科课程奠定基础。

    ②审美能力

    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愉悦,不断地提升他们理解美与追求美的层次,这就需要我们在完成教学活动时中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欣赏、感受美,对美好的事物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趣的目的。

    ③想像能力

    不管哪一个学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不仅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而且还会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培养想象能力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通过具体的影像,进行理性的想象,不仅要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所描述的画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进行再创造,使想象的内容更为具体和生动形象,从而形成更高层次上的学习能力。

    ④联想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要使学生形成这种能力,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握有利时机,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⑤观察能力

     学生要学好各门课程,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学会如何观察景物、观察各种实验操作过程,而且还要学会如何观察人,学会观察世间纷繁的事,并且要学会在观察的同时进行理性的思考,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在对社会和生活的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中提高自己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想水平。

    ⑥记忆能力

     各学科知识浩如烟海,一个人在一生中不可能都完全记住,但是有了良好的记忆能力,对于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性记忆,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重视记忆品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做到不仅记忆准确,而且还要应用灵活,在学习的实践和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⑦创新能力

      一个人如果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只是因循守旧,不敢去开拓创新,那么只不过是书橱而已。在未来社会的严酷竞争中,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敢于怀疑的精神,要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时刻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具有坚定不移的探索精神,同时更要具有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这样,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来说,对于培养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来说,都将是极其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们在评课时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同时又是我们在上课时也必须要努力去寻求的一种境界。

    其次,我们再来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节好课完成的途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下面的几个方面,就应该是一节好课了。同样我们在评课的时候,也应该从下面的几点中去评价我们老师的课堂效果。

    ①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

     不管是传统教法还是课程改革后的教法,都会对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非常关注,因为引人入胜的环节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节好课往往就是因为它的环节设计令人赏心悦目,使课堂教学取得明显的效果,从而引起人们的好评。

     什么是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呢?

      所谓恰到好处,就是指本节教学所必须的,是为提高教学效益而精心准备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真领会教材里的内容,学生们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进了学习的状态中。所以我们说,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对于上好一节课是很重要的。

    ②激发兴趣的有效措施

     在与教师们的交谈中,往往会听到很多老师们的抱怨——我的学生怎么就对学习没有兴趣呢?具有这种困惑的老师们,又往往把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归罪于学生。如果我们认真审视一下学生为什么缺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会从我们教师身上找到原因。

     比如,落后的教学手段,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方法缺少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知识面狭窄,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使学生丧失兴趣;教师忽视课堂激励评价的作用,不能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条件,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丧失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教师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调动不起学  生的积极性;尤其是有的教师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教师产生反感,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更有甚者,他们忽视师德的作用,使学生不能亲其师信其道等等。

      虽然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还要涉及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但是以上所列举出来的这些原因都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想业务的水平问题而造成学生的兴趣下降,这又怎么能把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完全归罪于学生呢?

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金钱,他只是失去了一点点;如果失去了毅力,他就失去了很多;如果失去了兴趣,那么他就失去了未来整个人生。”因此,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要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高效率。

     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心目中有没有学生,不仅是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观的体现,而且还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想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笔者曾经听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教师开始讲课后,在黑板上列出了几道训练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解答。而有一个女学生马上就说出了答案,这时的老师不是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地提升,而是大声地斥责这位学生:“你的嘴怎么就这么贱?你再说就把你的嘴缝上!”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位学生今后还会喜欢这个老师吗?她还会喜欢这个学科吗?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急于想表现自己的学生,这是好现象,我们要做的工作应该是因势利导,抓住机会教育他们注意自己思维的深刻性,而不是斥责,更不是棒喝!

     ④科学有效的训练安排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都有赖于科学有效的训练,因此一节好课也必须要有高效的训练。什么是科学合理的有效训练呢?那就是应该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能力训练题,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如果一节课缺少了有效的训练,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这是我们应该尽力去避免的。

     ⑤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机

     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往往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对答如流,尤其是有人听课的时候,其实学生如果能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得非常圆满固然是好事,但是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完整却是经常性的,也正是这种错误和不完整,恰恰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教育契机,就看我们的教师们能不能把握住,如果把握住这种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会使我们的教学增光添彩,如果把握不住,就会使学生陷入新的迷茫之中。

      有一次笔者在深入课堂听课时,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这节课讲的内容是地理课中的《中国的地势》。当老师把该学的内容讲授完毕后,让学生开始讨论、回答问题,结果在学生的回答中,有几个学生把中国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混淆了起来。这位老师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而是对这两个相似的概念进行了仔细的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而“地形”则是指“地表的外部形态和分布在地表上的所有固定物体”,一个是地貌,一个是趋势,学生为什么把二者混为一谈呢?教师意识到这是学生没有明确概念间的关系而造成的,于是他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不仅让学生从概念间的关系上进行辨析,而且还从特点上辨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而我国地势的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在这里,我们绝不能把教师的这种教学策略简单地看成是对概念的辨析,它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是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必要措施。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时刻注意把握住这样的教育契机,使我们的学生学习得更好。如果能够坚持经常这样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一定会得到快速的提高。                               

再次,我们来看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毕竟有法,因此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既然是教学策略,它就要受到不同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在课程改革的教学策略中,笔者认为不管我们是对一节课进行评价的时候,还是努力去寻求把课上好的时候,都应该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①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即使你做教师的再努力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能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成为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了。在一次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奖赛中,有一位老师上课后首先把学生按照座位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然后规定每人次发言记1分,有创见的发言记3分,讲课结束后,评出优胜组。结果使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演变成了一次竞赛过程,学生们争先恐后,不断地为自己精彩的回答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下课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复杂,但是它所产生的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教学的实践中,许许多多的教师们都积累了丰富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编辑:张俊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岢岚县第二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岢岚县第二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岢岚县第二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